10月2日,美国国家安全政策顾问、胡佛研究所研究员迈克·库肯在英国《金融时报》发表了一份报告,称中国在基础芯片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已悄然达到全球的40%。
库肯甚至建议美国对中国芯片产业启动301调查,以打击中国的供应链,避免美国在技术竞争中落后。
首先,从全球芯片市场现在的状况来看,中美在芯片领域形成了技术与市场的分工格局。
中国在中低端芯片市场占据主导地位,其生产的芯片大范围的应用于汽车、医疗设施、基础设施等领域。
尽管如此,库肯认为中国的崛起正在侵蚀美国的技术优势,甚至有可能威胁美国的国家安全。
微软、苹果、特斯拉等美国科技巨头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巨大,而中国的华为、比亚迪等企业却难以进入美国市场。
这表明,中国不仅有能力承受外部压力,还能通过“国产替代”逐渐增强自主创新能力。
如果美国对中国采取极端制裁措施,可能会引起全球芯片市场供应链断裂,进而影响其他几个国家的科技产业。
此外,欧洲、日本等国家也可能在中美对抗中受到波及,全球芯片市场的稳定性将面临严峻挑战。
一种是技术分工与市场平衡,中国继续主导中低端芯片市场,美国则占据高端芯片领域,双方形成某些特定的程度的合作共存。
另一种则是极限博弈与全面脱钩,美国通过技术封锁和市场限制进一步打压中国,而中国则加速研发新技术,比如碳基芯片,以绕开美国的技术壁垒。
美国如果一味打压中国市场,不仅可能加剧中美对抗,还可能破坏全球产业链的稳定。
美国要重新审视其政策的长远影响,而中国也需要继续加强自主创新,才能在这场博弈中立于不败之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