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伟达在华市场占有率归零!黄仁勋叹:中国芯片得到500亿美元商机

来源:易游体育app    发布时间:2025-10-22 10:30:10

  “伤害中国的政策,往往会更严重地伤害美国。 ”说这话的不是中国官员,而是英伟达CEO黄仁勋。 2025年10月,他亲口承认,这家曾经垄断中国AI芯片市场95%的巨头,如今份额已经归零。 他坦言中国芯片仅落后美国“几纳秒”,这个以秒为单位的行业里,几纳秒的差距几乎能忽略不计。

  就在黄仁勋说出这番线月实施了新一轮管制,直接引发英伟达中国市场的H20芯片停售。 这场持续三年的拉锯战终于画上句号,英伟达被迫承担约45亿美元库存损失及80亿美元潜在收入损失。 黄仁勋在近期对话中透露,公司所有股东预测中已“默认中国业务为零”。

  但商人的智慧总是无穷的,英伟达迅速推出“版”芯片A800和H800。 这些芯片通过降低性能来符合美国出口标准,试图在中国市场继续生存。

  转折点出现在2025年4月。 美国商务部突然宣布全面禁止向中国出口任何高性能AI芯片,连H20这样的“版”也不例外。 这个决定让英伟达措手不及。 有内部的人偷偷表示,英伟达原本已经为H20芯片备好了大量库存,现在这些芯片只能堆在仓库里吃灰。

  更讽刺的是,美国政府曾在2025年7月短暂恢复对H20芯片的出口许可,但为时已晚。 此时的中国客户已经对“版”产品失去兴趣。 一位国内云计算公司的采购经理表示:“性能缩水太严重,还要担心随时被断供,不如直接改用国产芯片。 ”

  黄仁勋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中国市场的潜力。 他预计到2026年,中国AI市场规模可能突破500亿美元。 但这一个数字现在与英伟达已无任何关系。 在最近的财报会议上,黄仁勋无奈地表示:“每个人的进展都被被迫减缓了。 ”他指的是全球AI技术的发展速度因政治干预而整体放缓。

  就在英伟达退出的同时,中国国产芯片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崛起。 2024年,中国芯片市场规模已达到502亿美元,年增长率超过50%。 这个增速是全球芯片市场中等水准的4倍多。

  华为昇腾910芯片是目前最受关注的国产替代品。 多位业内人士证实,昇腾910在算力效率上已经接近英伟达的主流产品。 某大型网络公司的首席技术官透露:“在部分应用场景下,昇腾910的表现甚至不输给英伟达的同级别产品。 ”

  寒武纪的思元590芯片也迎来了爆发式增长。 2024年第四季度,阿里云一次性下单10万台AI服务器,其中30%搭载的就是寒武纪思元590。 这个订单金额高达数十亿元。

  国产芯片的崛起不仅体现在性能上,更反映在市场信心上。 一位投资基金经理分析:“现在国内云服务商更愿意采购国产芯片,因为供应稳定,还有政策支持。 ”他所说的政策支持,指的是工信部明白准确地提出的2025年国产芯片自给率要突破35%的目标。

  地方政府更是积极行动。 上海设立了200亿元的“芯片替代基金”,专门扶持本土半导体企业。 广东、江苏等地也出台了类似政策,对研发投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给予5%的税收返还。

  黄仁勋在最近的一次访谈中提到了一个关键数据:中国拥有全球约50%的AI研究人员。 这一个数字或许能解释为什么中国芯片能如此快速地实现替代。 一位国内AI实验室的负责这个的人说:“我们现在有足够的人才储备,也有足够的市场需求,剩下的就是时间问题。 ”

  寒武纪的股价在一年内上涨了150%。 这些数字背后,是实实在在的市场需求在推动。

  美国的芯片企业并非没意识到问题所在。 黄仁勋就多次呼吁美国政府重新评估对华芯片管制政策。 但在当前的政治氛围下,这种呼声很难被听见。 一位观察人士指出:“美国政客更关心所谓的国家安全,而不是企业的经济利益。 ”

  影响慢慢的开始显现。 英伟达2025财年报告数据显示,中国地区营收为171亿美元,占总收入的13.1%,这已经是连续第三年下滑。 与巅峰时期相比,这一个数字缩水了超过一半。

  更深远的影响可能在就业和技术创新层面。 英伟达在美国本土的研发投入慢慢的开始放缓,一些原本计划中的扩产项目被无限期推迟。 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英伟达,其他美国芯片企业同样面临压力。

  中国市场的应对策略显得更为务实。 除了大力扶持本土企业,中国还在积极拓展其他采购渠道。 有消息称,一些中国公司正在通过中东的合作伙伴间接获取芯片,但这样的做法的规模和效果都有待观察。

  在技术路线上,中国AI产业正在形成自己的生态体系。 以华为昇腾 CANN、百度飞桨为代表的技术栈,慢慢的开始与英伟达的CUDA形成差异化竞争。 虽然目前在生态系统成熟度上还有差距,但这种差距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缩小。

  一位资深行业分析师指出:“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性能差距,而是软件生态。 但这样的一个问题正在被快速解决,中国的程序员数量是全球最多的,这是我们的优势。 ”

  黄仁勋的担忧正在变成现实。 在美国政府层层限制下,英伟达不仅错失了中国市场的商机,还被迫将市场占有率拱手让给竞争对手。 这种“倒逼出来的成长”,可能是美国政策制定者当初没想到的。

  市场的天平慢慢的开始倾斜。 2025年第三季度,华为昇腾在中国AI芯片市场的份额达到28%,而这一个数字在一年前还不到10%。 寒武纪、海光信息等国产芯片厂商的份额也在快速提升。

  在浙江一家智能制造企业的工厂里,工程师正在调试新安装的AI质检系统。 这套系统完全基于国产芯片,但识别准确率丝毫不输之前的进口设备。 企业负责人说:“虽然切换过程有些麻烦,但从长远看,用国产芯片更让人放心。 ”

  类似的故事正在全国各地上演。 从云计算中心到无人驾驶公司,从科研机构到智能工厂,国产芯片正在所有的领域加速替代进口产品。 这种替代不是简单的复制,而是结合中国市场需求来做的创新。

  一位半导体行业老兵的评论或许最能概括现状:“过去我们总想着追赶,现在猛地发现,机会来了。 ”他所说的机会,正是那500亿美元的市场空间。 这一个数字,足以重塑整个行业格局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