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2025年第三季度财务报表披露收官,北斗星通、振芯科技、华力创通、航宇微四家国内导航芯片领域的核心企业交出了阶段性答卷。财报数据既展现出产业在政策红利与技术升级驱动下的增长活力,也暴露了不同企业在细分赛道布局中的分化态势,为国内导航芯片产业的发展轮廓标注出清晰坐标。
作为北斗产业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,北斗星通在第三季度实现了营收与利润的双重爆发。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达15.07亿元,同比增幅41.77%;净利润1810.67万元,同比激增128.09%,实现了从盈利承压到快速地增长的显著转变。尤为亮眼的是第三季度单季表现,营收6.14亿元同比增长64.00%,净利润1668.87万元同比增幅高达184.72%,增速较上半年进一步提速。
业绩爆发的核心动力来自新兴领域的需求扩张。财报显示,公司芯片模组与天线两大核心产品线在割草机、智能驾驶、消费类电子等新兴场景实现大量出货,同时在传统领域保持高市占率,推动经营成本与营收同步良性增长。37.45%的销售毛利率虽低于行业部分企业,但较自身历史水平稳步提升,显示出规模效应带来的盈利改善。
振芯科技以“营收利润双增+高毛利率”的表现展现出稳健发展形态趋势。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.36亿元,同比增长30.56%;净利润9277.70万元,同比增长30.79%,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持续增强。
盈利能力也体现在高毛利水平上,前三季度毛利率高达61.23%,同比提升4.95个百分点。这一表现得益于公司业务结构的优化:占营收50.23%的集成电路业务与占35.43%的北斗导航综合应用业务均具备技术壁垒。
华力创通三季度业绩呈现“加速放量”特征,单季度表现远超累计数据。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.32亿元,同比激增193.02%;净利润642.22万元,同比增长120.31%,实现扭亏为盈后的持续增长。前三季度累计营收5.64 亿元,同比增长26.32%;净利润938.81万元,同比增幅131.67%,盈利能力较上年同期显著改善。
业绩爆发的原因主要在于订单交付效率的提升。同时,技术端的突破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。华力创通自主研发的北斗三号短报文射频基带一体化SoC芯片入选北京市首台(套)重大技术装备目录,公司已形成“芯片+模块+终端+平台+系统解决方案”的全链条自主可控布局,北斗三号装备在第三季度实现大规模批量交付,标志着市场拓展进入规模化阶段。
航宇微的三季报呈现“短期承压与长期蓄力并存”的特点。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2.03亿元,同比微降0.45%;净利润亏损7249.46万元,同比扩大18.19%,但第三季度单季表现已出现非常明显改善迹象:单季营收6331万元同比增长8.40%,净利润亏损收窄至995万元,同比改善72.91%。
研发投入成为公司应对行业竞争的核心抓手,前三季度研发费用达5381.42万元,占营收比重高达26.47%,明显高于行业中等水准。高投入聚焦于核心技术突破,其高可靠SoC/SiP芯片已实现空间站零错误率运行,玉龙系列嵌入式 AI 芯片正在拓展安防、交通等领域。
四家企业的三季报共同勾勒出国内导航芯片产业的发展现状:技术自主化与场景多元化成为核心主线,北斗星通与华力创通在民用新兴场景的突破,振芯科技在AI 芯片领域的深耕,均印证了“技术+场景”双轮驱动的有效性。
从行业趋势看,政策对北斗产业化的支持与商业航天、低空经济等新场景的崛起,为产业提供了广阔空间。头部企业已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:北斗星通主攻全场景覆盖,振芯科技锚定高毛利领域,华力创通聚焦技术落地效率,航宇微则押注长期技术突破。未来,研发转化能力、订单交付效率与现金流管理上的水准,将成为决定企业能否抓住产业红利的关键变量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